【時報-台北電】美國2日宣布對台灣進口商品徵收32%關稅,由於台灣是外貿導向型經濟體,勢必伴隨重大衝擊,英媒《衛報》引用彭博的預測指,2025年台灣GDP恐將因此下滑3.8%不等。另紐西蘭研究推估模型則較保守,指出若他國實施報復性關稅,台灣GDP恐縮減0.2%,反之則縮減0.7%。然而,美國也是關稅的主要受害者,無論報復與否,GDP都將縮減0.5%至1.5%不等。
出口占台灣整體GDP超過60%,2024年貿易順差更高達740億美元。外媒分析稱,由於關稅導致對美出口大幅下降,台灣GDP可能下滑3.8%之多。
台灣主計總處2月將2025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下修至3.14%,若台灣GDP如彭博所言下滑3.8%,以去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約在25.5兆間。GDP下滑3.8%,等同台灣國內生產毛額被蒸發逾9500億,經濟恐將面臨負成長風險。
報導並提及,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占據主導地位,台積電為此宣布追加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,並獲川普政府的關稅豁免。然而儘管半導體產業暫時取得豁免,但其他產業仍受到高度影響。
另外,根據奧克蘭理工大學的模型估算,若其他國家都對美做出報復性關稅,台灣GDP將下降0.2%、約16億美元,換言之每戶家庭年均損失172美元。若他國未報復美方,台灣GDP仍有可能下降0.7%、約55億美元,相當於每戶損失580美元。
上述研究模型推算,無論外國報復與否,美國都是關稅的首要受害者。若採取報復性關稅,美國GDP縮減4384億美元、相當於1.45%,換算為每戶家庭年均損失3487美元,損失總額遠超其他國家。
若各國選擇不報復,美國GDP的減幅將縮小至1490億美元、相當於0.5%,但全球其他地區的GDP損失卻會擴大1550億美元,是實施報復時相應降幅逾兩倍之多。數據表明其他國家可以透過報復減少自身損失,而報復也會導致美國陷入更艱鉅的困境。
率領上述研究的奧克蘭理工大學教授溫徹斯特(Niven Winchester)評論,最新一波關稅據稱僅為全額對等稅率的一半,但背後的計算方法卻相當值得商榷。先前已另有研究證實,非關稅措施非常難以數字量化,即使估算也存在高度不確定性。(新聞來源:中國時報 林宛彤/綜合報導)
☞警語:以上媒體報導,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,投資前請獨立思考、審慎評估。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,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