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時報-台北電】川普對等關稅大刀瞄準車輛與輪胎產業,自行車業今年對美出口復甦的期待恐落空,業者持續透過多元生產基地布局迎戰;輪胎業在美國長期雙反關稅的洗禮下,大廠早有準備,尋找其他市場訂單、來降低對美貿易依賴程度。
汽車及零組件輸美維持原先的25%,不另徵對等關稅。國內汽車零件廠指出,料將加速供應鏈轉移至美國境內,但對已在美國設廠的業者,因可靈活調配生產,反成利多。且因美國對進口車加徵關稅導致美國新車售價上漲,民眾延後換購新車,反而有助推升AM(售後維修)汽車零件需求。
美國對自行車業三大生產基地-台灣、大陸、越南開徵高額對等關稅,巨大強調,集團在台灣、大陸、荷蘭、匈牙利、越南共設有9座製造基地,美利達也強調,台灣廠主要出口市場在歐盟,且北美市場去年僅占集團總營收1成,自認初期影響有限。
業者表示,正與客戶商討是否有申請關稅豁免或減免對策,降低出口衝擊。台灣自行車公會表示,公會持續倡議全球將自行車納入環境友善產品協定(EGA)範疇,呼籲朝「零或低關稅」的永續貿易方向努力。
輪胎業近年對美出口規模已大幅下滑,南港、泰豐輪胎因前幾年美國反傾稅有大幅衝擊,調整業務方向,積極拓展非美市場,南港已成功打入歐洲、日本、大洋洲、中東等市場,泰豐目前輪胎生產在台灣委託南港輪胎代工,在陸則與青島歐泰合作,持續尋覓非美國市場商機。
建大、正新除持續拓展非美市場外,更搶在美國對等關稅開徵前,增運輪胎至美國倉庫,降低關稅新政實施初期的衝擊。(新聞來源 : 工商時報一曾麗芳、劉朱松、楊日興、陳(敏心)蔚/連線報導)
☞警語:以上媒體報導,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,投資前請獨立思考、審慎評估。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,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