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時報-台北電】金融三業今年前二月很會賺,根據金管會公布統計,前二月金融三業(銀行、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)稅前盈餘達1,898.38億元、年成長2.3%,創史上同期次高,僅次於2021年的2,101.81億元,其中銀行、保險獲利都比去年成長,僅證券業呈現衰退6.42%。
銀行局官員指出,前二月銀行業稅前盈餘1,081.6億元再創史上同期新高,獲利主要來自本國銀行賺破千億元、達1,000.7億元,主要是利息與手續費的淨收益增加。陸銀、票金、儲匯業則呈現年衰退,尤其儲匯業還呈現虧損5億元,但整體獲利1,081.6億元仍是較去年同期增加38.7億元、年增3.7%。
證券、期貨及投信業今年前二月合計稅前盈餘為211.78億元,較去年同期的226.32億元少賺14.54億元、年減幅6.42%,主要是證券商較去年少賺23.87億元,前二月稅前盈餘為154.11億元,年減13.41%,投信業則成長最多,今年前二月稅前盈餘44.41億元、年增21.94%,期貨商獲利13.26億元、年增11.24%。
證期局官員分析,證券商獲利較去年減少主要是自營商獲利減少,2月股市震盪、台股大盤下跌2%,因此券商獲利與今年大盤走勢相符;期貨商因資本市場變化較大、獲利狀況微幅增加;投信業因資產管理規模持續上升,帶動獲成長。
證券期貨投信業近五年獲利100億元至200億元,2021年至2025年前二月同期稅前盈餘合計分別為211.01億元、104.54億元、141.92億元、226.32億元及211.78億元。今年前二月與2021年同期比較,稅前盈餘相當。
保險業前二月稅前盈餘為605億元、年增3.1%,其中壽險稅前盈餘545億元、年增3%,產險業業務承保利益成長,稅前賺60億元、年增3.4%。保險局說明,2月因新台幣貶值,避險成本下降,使2月壽險業稅前盈餘224億元、連二紅,累計前二月賺545億元,單月和前二月同寫近三年同期新高,2月單月新台幣貶值0.4%、前二月累計貶值3.9分,都讓壽險產生龐大兌換利益,加上業者避險工具大宗CS(換匯)、NDF年化成本走低,都是推升獲利原因。(新聞來源 : 工商時報一魏喬怡/台北報導)
☞警語:以上媒體報導,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,投資前請獨立思考、審慎評估。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,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