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國民黨勝選 (代表人物: 侯友宜、郭台銘)
2. 民進黨勝選 (代表人物: 賴清德)
3. 民眾黨勝選 (代表人物: 柯文哲)
接著,根據上述不同代表人物,我們來分析投資什麼公司或產業是相對有利。
郭台銘是鴻海集團的創辦人,該公司在電子產品製造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術。此外,郭台銘也在過去曾表示,他希望能夠推動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,且也曾提過「新十大建設」的政見,以及在每個縣市都建設小型核電的政策。我們根據郭台銘曾經提過的政見,或鴻海公司的發展導向來推敲,主要產業會放在「電動車、數位健康、機器人」領域,而發展這三個產業的核心技術則是「人工智慧、半導體、新世代通訊」。
侯友宜為現任新北市市長,在近期市議質詢中問到,他對於可能代表參選2024總統其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及政策。侯友宜表示台灣不能只仰賴一個經濟體,應多漢周邊國家多簽訂合作貿易協定。由此我們可以猜測,侯友宜傾向經濟發展重點會偏向出口外需的產業。
賴清德是現任民進黨主席, 近期曾經在「高雄賴台灣之友會成立大會」中他提出4項任務,包括「信賴台灣」、「選舉勝利」、「經濟發展」和「健康台灣」。他表示,如果當選總統,將會推動醫療產業、農業、觀光產業等產業發展。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敲賴清德執政下,台灣發展會偏向內需導向的產業。
柯文哲曾連任兩屆台北市長,在其任內推動都更、智慧城市、文創等相關的營建、物聯網等。再加上柯文哲維醫療體系出身,我們可看推敲出,未來經濟政策焦點可能會放在營建、物聯網、綠能、生技醫療與文創等產業。
升級為VIP會員觀看更多內容...